苏超模式与中超职业化的深度对比分析
本文深入探讨了苏超与中超在职业化、社区认同及商业化方面的差异,分析了两种模式对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启示。

苏超与中超的职业化对比
在孔德罡教授的文章中,苏超被赞誉为更具社区代表性和商业成功性的足球联赛,而中超则被批评为缺乏职业化和社区认同。苏超的球队在地域代表性上远高于职业球队,并且从商业角度更能取悦球迷。然而,这些论据并不能完全证明苏超比中超更加“职业”。
社区联合的本质
从社区联合的视角来看,基于社区的低级别球队显然比本国的高级别球队更能代表社区联合。苏超球员和一般市民的距离相当远,而改革开放前的全民健身,通常以单位为基础开展,这才是真正的“足球社区”。
苏超与商业的关系
孔文认为苏超从纯商业的角度更好的理由,是苏超更能取悦球迷。然而,职业足球联赛的首要内容当然是进行比赛,不能让这些取悦球迷的因素喧宾夺主。职业足球经营已经和现代企业一样高度理性化,需要计算成本收支,取悦球迷所做的支出显然是有限度的。
苏超摆脱优绩主义了吗?
苏超并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联赛,当球迷嘲讽常州一分未得,常州球迷呼吁球队努力的时候,这就不可能是一种无视绩效主义赢学的绅士运动。竞技体育既然要排名,那么就不可能没有绩效,也不可能没有赢学。
结语
苏超和中超孰优孰劣的争论在社会上将会继续。但是,鉴于孔文涉及“职业性”的问题,因此我们必须要理解:中国足球职业化是为了减轻负担、从举国体制向市场化过渡的过程。寄予太多希望在“苏超”身上,将其视为突破中国足球职业化瓶颈的“灵丹妙药”,本质上是一种忽视足球发展规律、脱离实际的美好幻想。